科创板周评 | 两家企业同一天终止注册,都是科创属性问题!? (0802-0808)

发布时间:2021-08-17 作者:谈科创论知产 来源:谈科创论知产 阅读量:752

“科创板周评”专栏每周一期,每周二早上8:00发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上周科创板又发生了哪些值得分析的事儿~

截止到2021年8月15日,科创板总计申报企业647家。其中,终止134家(含终止注册、不予注册),上市企业325家。上周,新增受理企业0家,上市企业2家,终止企业3家。

上周科创板信息短播 

1.成都思科瑞突击申请发明,被质疑拼凑科创属性指标!?

2.益方生物8项专利发明人曾系服务外包公司人员,被问询

3.科惠医疗主动撤回,曾被要求对比专利附图说明是否与产品对应!

4.海天瑞声二闯科创板,注册阶段调整科创属性成功上市

 

一、审核状态及问询材料更新企业21家

成都思科瑞突击申请发明,被质疑拼凑科创属性指标!?

图片

上周,主营业务为军用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检测服务的成都思科瑞,披露了首轮问询答复。其中,审核机构针对企业科创属性“发明指标”,展开了细致问询,并质疑是否存在拼凑科创属性评价指标的情形。

具体情况是什么呢?

原来,思科瑞在招股书中披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10项”,其中,除了1项发明是企业2018年底申请(2020年4月获权)之外,其余9项均是企业在2020年4月-5月间集中申请,并于2020年12月-2021年4月间获权的。除了上述情况,审核机构还关注到,9项集中申请的发明中,有两项发明的主题非常类似,分别是“用于搭载IC测试仪的霍尔传感器测试装置”以及“用于搭载 IC 测试仪的霍尔传感器测试方法”。

于是,审核机构针对上述情况展开问询,核心意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10项发明中有9个都是去年集中申请的,真的都用在主营业务中了,专利与核心技术啥关系?是不是为了达成科创属性指标,而拼凑专利?

图片

图片来源:思科瑞首轮问询答复

企业在答复中,列表说明了专利与主营收入、核心技术的关系,专利对应营收情况等。另外,企业还强调,早期由于军工业务涉密性和市场竞争的考虑,主要对专有技术采取技术秘密的保护策略,后来意识到“专利的成功申请是公司长期技术积累成果的公开体现,能够说明公司的技术实力与水平,不仅有利于公司专有技术的保护,也有利于公司的业务拓展”,于是2018年后开始积极申请专利,最初以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为主,部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双报。

图片

图片来源:思科瑞首轮问询答复

看到企业的答复,我们不禁有几点疑问:

2020年申请的专利,在2018就对应产生营收了,这先产品后专利的行为,不是使用公开吗?这面临的可是专利被无效、技术被模仿,甚至提前被第三方申请专利保护的风险;

涉密的技术采取技术秘密保护无可厚非,但不能因为专利“看起来好看”,就申请专利吧?企业真的评估了哪些技术涉密,哪些不涉密吗?不怕专利申请导致技术秘密泄露风险吗?

【点评】如果说大家已经发现“突击购买专利”早已在科创板中行不通,只能靠自己;那么成都思科瑞的案例,则进一步给大家传递了信号:审核机构对于企业科创属性中专利指标的审核,要求专利是“真”专利、“真”有用、“真”核心。企业IPO前发现发明不足,集中申请专利,固然可以通过加快途径达成指标,但要注意审核机构更关注“实质大于形式”。“临时抱佛脚”有风险,“为了专利而专利”不可取;要知道,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科创企业需要从成立之初就要重视并规划。

其实,相关问题,我们之前已发文提醒过大家注意,点击下文链接,了解详情:

科创经典案例4 | 计划IPO,你竟然还在“突击购买”专利!?

企业先推广产品,再申请专利?

益方生物8项专利发明人曾系服务外包公司人员,被问询

益方生物是一家聚焦于肿瘤、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的创新型药物研发企业,于2021年4月获科创板受理。在上周,已完成了第二轮问询答复。

审核机构发现,益方生物的8项发明中,发明人均有江某,彼时为企业的服务外包公司雅本化学副总,后任益方生物高管。于是,要求企业说明:江某作为发明人的合理性,以及企业技术来源情况等。

企业在答复中说明,江某虽彼时在雅本化学任职,但双方根据《委托协议》形成的各知识产权,并不属于职务发明,江某作为项目负责人,有认定为发明人的合理性。

【点评】企业专利的发明人中,如有非企业人员或曾为非企业人员的情况,大概率会被审核机构关注,关注点主要涉及企业相关技术是否来源于自主研发,是否有技术依赖风险,是否具有持续创新能力,是否潜在权利纠纷等。

 

二、新增终止企业3家

科惠医疗主动撤回,曾被要求对比专利附图说明是否与产品对应!

图片

 

科惠医疗主营骨科医疗器械产品,于2020年9月获科创板受理,历经两轮问询后,在上周主动撤回了科创板申请。从企业披露的问询答复信息来看,不小心暴露了企业知识产权方面的两大问题。

第一,IPO期间遭遇专利侵权诉讼突袭,大部分产品落入对方专利保护范围

2021年1月6日,大博医疗以侵害专利权纠纷为由(涉及6项实用新型专利),对科惠医疗提起诉讼,相关诉讼涉及科惠医疗的12款产品。而且,从科惠医疗关于涉诉风险的答复来看,企业也承认,12款产品中,有7款产品均落入大博医疗专利保护范围。

科创板中,企业被诉侵权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坦然承认”自己产品落入对方专利保护范围的情况却很稀有,看来科惠医疗的产品确实落入对方保护范围太明显;另外,科惠医疗是在知晓相关诉讼的两周后,开始对涉案专利提起无效。上述两点情况至少可以说明,科惠医疗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环节,并未进行或充分进行产品的侵权风险排查,以至于如此明显的侵权风险都未察觉,自然也就无法对风险专利提前预警。

第二,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5项产品类专利中,2项来自受让

在首轮审核机构关于受让专利的问询中,企业答复说两项受让的产品专利,一项有迭代产品及专利,一项不是公司核心专利。

这样的答复,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企业对受让技术的依赖,更能体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但问题是有点奇怪,如果有迭代产品,那么被迭代的受让专利还形成主营业务收入吗?另一项专利仅仅是因为产品还在推广,收入较低,就不属于核心专利???难道企业是对这个产品的未来没有报希望吗?

图片

图片来源:科惠医疗首轮问询答复

可能审核机构也有类似的不解和疑问,在二轮问询中,史无前例的要求企业结合5项产品类专利的摘要附图,逐一分析企业在售产品与专利是否有差异。

明摆着,审核机构对相关专利是否在产品中应用产生了质疑,企业自己说用了不行,专利名称类似也不行,既然是结构类产品,那就直接上图对比吧!

图片

图片来源:科惠医疗二轮问询答复

【点评】很多企业都曾咨询我们,到底什么叫做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专利,审核机构要怎么判断?一般情况下,审核机构会相信企业的披露内容,但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企业的专利或相关答复存在疑点,难免审核机构会质疑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结构类的专利相对更容易发现问题,这不,审核机构就让企业自己对照附图,详细披露说明了嘛!如果你还是抱有侥幸心理的企业,可要小心注意了~

 

三、新增上市企业2家

海天瑞声二闯科创板,注册阶段调整科创属性成功上市

海天瑞声主要从事 AI 训练数据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业务。2019年4月,海天瑞声首次踏上科创板征程,历经4轮问询,近4个月时间,终撤回科创板申请,背后疑似存在核心技术含量不足、主营业务不清晰,内控缺陷、募投资金用途不清晰等问题。此前,四轮问询中始终围绕企业核心技术无专利保护如何建立技术壁垒展开。

2020年6月22日,海天瑞声再次归来,此时,已拥有12项发明,1项实用新型。不过,此次申报仍并非一帆风顺,新的问题又出现。

申报之初(报告期2017-2019年),海天瑞声在科创属性方面满足“常规指标”,但在注册阶段(报告期2017-2019年),由于2020年度受新冠疫情影响,营业收入仅为23,337.40万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也不满足要求,临时调整科创属性标准为“例外条款”中的“实现进口替代”。最终,于8月13日成功上市。

【点评】话说,上周终止的两家企业中,就有1家是因为2020年度营收下降,无法满足科创属性要求,而在注册阶段撤回科创板申请。此次,海天瑞声遭遇同样问题,转而通过选择科创属性“例外条款”标准成功上市,有运气,相信也有“进口替代”的实力。